“哎呀!怎么这里变成一个小公园了,这也太好看了吧!快来这里拍个照片!”随着围挡的拆除,一个新建的“口袋公园”惊艳亮相,家住弥渡县弥城镇阳光花园的李大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这个公园只是弥渡县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弥渡县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中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县城(城市)达标考核优秀县。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绿美城市建设现场会上,弥渡县作了工作交流汇报。
在绿美城市建设中,弥渡县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一是构建高效便捷的指挥体系,建立“1+1”组织领导体系和“144”工作落实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双指挥长的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4个专项工作组、4个片区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政协主席担任片区指挥部指挥长,明确4名县处级领导担任专职副指挥长,27名县处级挂钩领导、99家县级挂钩部门和弥城镇领导分级担任街长,1667名干部职工分段分户包保大小街道和117个社区网格,把精细管理和包保责任压实到每一个点、每一个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作为重中之重,整合资金16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完成县城棚户区改造6672户、老旧小区改造2879户。打造弥渡美食街,激活老城主题街区商业业态。实施文笔路、弥川大道、小河淌水大道、中和路等11条市政道路及东南北3个入城口提升改造工程。实施3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县城停车场、停车楼,停车位提升至1.13万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14个生态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三是严肃考核奖惩,出台《弥渡县城市建设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奖惩办法》,建立“一月一交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考核、三月一问效”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各级各部门工作经费和干部职工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四是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把全民参与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金钥匙”,探索形成了单位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三带头一参与”工作机制。
一系列的措施,让城市变了样。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建成青螺公园等12个广场公园绿地,口袋公园及街头绿地游园51个,公园绿地面积达54.3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06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09%。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89%,绿化覆盖率达44.98%。创建园林单位和园林小区76家,建成城市绿化道路33条26.9公里,城市林荫道路16条11.49公里,实施立体绿化项目2个,建成高品质全民健身中心1个。27000平方米、健康步道4条共4.25公里,卫生公厕36个,让城市更加健康舒适;建成弥渡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智慧城管”、智慧园林及景观管理等7大系统有机融合,让城市更具安全韧性,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果河公路、毗雄河“一河一路”规划执行有力有效,果河路沿线植树近13公里,毗雄河截污治污、河道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毗雄河两侧外20米、果河公路两侧外10米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治理;突出花灯民歌文化融入“园林城市”建设各领域,建成小河淌水景观水景,重建老城区文献楼和东南西北四座牌坊城门,完成老城区主题街区和锦屏山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在城河绿色廊道的串联下,把“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让城市更具风貌特色。建成集美食、旅游、休闲、购物等功能一体的弥渡美食街,活化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建设城市会客厅,实现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相互碰撞、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