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百名乡村工匠大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
《意见》提出,乡村工匠主要为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目前,主要从刺绣印染、纺织服饰、编织扎制、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领域中产生。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长乐镇,素有竹香的美誉,当地竹编工艺属于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乐镇的这个竹编传习馆,马君现在每天都要给村民们讲解竹编的编织技巧。自从今年被评为区里的乡村工匠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办起了这个竹编培训班,带起了徒弟。“自从评为乡村工匠这个荣誉,不仅自己更加自信了,更多的是能带动其他人一起参与竹编工作,让我们高坪省级非遗竹编能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马君说。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深入发掘整理当地传统工艺项目及历史文化内涵,将非遗传承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有了像马君这样的乡村工匠,高坪区设立了15个非遗就业扶贫车间,让马君她们这些乡村工匠带动超过500户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还通过线上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量。“我们高坪非遗竹编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竹编产品在国内外十分畅销,大家的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平时在家里面就可以完成主编作品,家也照顾了,钱也挣了。”南充高坪区乡村工匠马君说。
随着各地乡村工匠认定体系的逐步落地,像马君她们这样的手工业者不仅通过官方渠道认定获得了一个头衔,更可以在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带领村民一同提高收入。用一手绝活不仅留住了乡愁,更能以技能激发乡村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升力军。
校对:张静兰
审核: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