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持续创新形式、拓展思路,分领域求突破、全覆盖求拓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打好“融合”牌,架起共赢之桥。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畅通政村企联动渠道,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鲜味”十足的红色普法宣讲为导线,成立“90宣讲团”,通过“小而精”宣讲会、“送书上门”活动,推行碎片化实践学习模式,将法律法规送入企业生产一线,弥补企业法治文化空白点,助力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将为民思想和服务温度传递到企业“家门口”,邀请建设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面对面交流对话,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答疑解惑,与企业共商解决对策、发展路径,发放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消防法等宣传手册以及相关书籍,做好法治保障工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行稳致远。
二是打好“阵地”牌,夯实法治之基。持续优化法治阵地,在各村(社区)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公示依法治理方案和成果,在潜移默化中对群众实施法治教育。以村企互联互通为着力点,提档升级农家书屋,成立“联合书屋”,选优配齐党史学习教育、民法典、宪法等相关书籍,开辟特色阅读专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加油站”。将闲置或村民捐赠的旧宅、附房改造为“百姓议事厅”等,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热点问题,依托“有事好商量”“百姓茶馆”“援法议事点”等交流平台,引导群众理性协商、和平沟通,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顺利解决村庄宅前屋后乱垦种、乱堆放等多起纠纷问题。
三是打好“民生”牌,铺就振兴之路。打造“便民服务圈”,大力整合服务资源,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宅基地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婚恋家庭纠纷等问题,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针对农民种植技术缺乏、法律知识薄弱等问题,联合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举办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和普法宣讲,开通农技学习“绿色通道”,科学助力生产,让群众获取“智慧经”。成立“‘乡’聚美好,珍心为民”志愿服务品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定期走进群众家中,进一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集社情民意。根据村(社区)网格小组配置,由志愿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主动认领,联系协调相关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及时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苏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