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翻译伯牙绝弦译文】《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也反映了“知音难觅”的人生感慨。以下是对《伯牙绝弦》的原文、译文及。
一、原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荡的样子就像江河一样!”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都能理解。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便摔碎琴,割断琴弦,从此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吕氏春秋·本味》 |
主要人物 | 伯牙(音乐家)、钟子期(知音) |
核心主题 | 知音难觅、情谊深厚 |
关键情节 | 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准确理解其意境;钟子期死后,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
情感表达 | 对知音的珍视与失去后的悲痛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
四、
《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心灵共鸣的珍贵。伯牙以琴传情,钟子期以心会意,两人因音乐而结缘,也因知己而深情感动。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的“绝弦”不仅是对音乐的放弃,更是对一段深情厚谊的告别。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知音”一词的来源,象征着人世间最难得的情感联系。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音乐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友情与理解的价值。它提醒人们:真正懂得你的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