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是什么意思】“折戟沉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原句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没在沙中,铁器尚未锈蚀,仍可辨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后用来比喻失败或衰败,常用于形容战争中的失败、事业的挫折或人生的失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折戟沉沙 |
拼音 | zhé jǐ chén shā |
出处 | 唐·杜牧《赤壁》 |
释义 | 比喻失败、衰败,多用于战争或事业上的失利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失败的结局 |
近义词 | 一败涂地、溃不成军、功亏一篑 |
反义词 | 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大获全胜 |
二、成语背景
“折戟沉沙”最早出现在杜牧的《赤壁》诗中,描写的是赤壁之战后,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兵器沉入沙中,虽然经过岁月洗礼,但仍能辨认出其来历。这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也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后来,“折戟沉沙”被引申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形容人在事业、战斗或人生道路上遭遇的重大挫折,甚至彻底失败。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失败 | 他率军出征,最终折戟沉沙,全军覆没。 |
商业失利 | 公司投资失误,最终折戟沉沙,陷入困境。 |
个人挫折 | 尽管努力拼搏,但还是折戟沉沙,未能实现梦想。 |
四、总结
“折戟沉沙”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文学色彩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具体的战场失败,也可用于比喻人生或事业上的重大挫折。它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回顾,也常带有对成败得失的反思意味。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价值,也能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