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一、
“明镜亦非台”是一句源自佛教禅宗的著名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原句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表达了禅宗对“心性”的理解,强调佛性本自清净,无需外修。
从字面来看,“明镜”象征清净的心,“台”则是用来放置镜子的地方,意指人为的修饰或执着。因此,“明镜亦非台”意在说明:心性本净,不需刻意追求外在的清净环境或形式。
此句不仅在佛教中具有深远意义,在现代人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内心清净,不依赖外在条件;真正的觉悟在于内在的觉醒,而非外在的形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六祖坛经》 |
原句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字面意思 | 明镜不是台(比喻心性本净,不需外在修饰) |
哲学含义 | 强调佛性本自清净,无需外修 |
禅宗思想 | 反对形式主义,主张直指人心 |
现代启示 | 内心的清净比外在的修饰更重要 |
常见用途 | 用于表达心灵自由、觉悟与内在平静 |
三、结语
“明镜亦非台”不仅是禅宗思想的核心之一,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清净来自内心,而不是外在的环境或形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回归本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