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

2025-10-06 09:36:29

问题描述: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9:36:29

步履蹒跚解释及成语典故介绍】“步履蹒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走路缓慢、不稳的状态。它不仅描述了行动上的迟缓,也往往带有对年迈或体弱者的同情与尊重。下面将对该成语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其历史典故进行说明。

一、成语解释

词语 解释
步履 行走的步伐
蹒跚 跛脚、走路不稳的样子

整体意思:

“步履蹒跚”指行走时步伐缓慢、不稳,多用于形容年老体弱之人走路的姿态。

常见用法:

- 描述老人或病人行动不便;

- 带有情感色彩,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 记载晋代名士王导在病中仍坚持上朝,虽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红楼梦》 清·曹雪芹 描写贾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常用“步履蹒跚”来形容她的状态,反映出封建大家庭中长辈的地位与生活状态。
古代诗词 多见于唐宋诗文 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常以“步履蹒跚”描写老年生活,体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成语的文化内涵,也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达敬老、怜弱、感慨人生的重要词汇。

三、总结

“步履蹒跚”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描述,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古人对生命阶段的认知,以及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怀。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既可用于描写人物形象,也可用来传达情感与态度。

项目 内容
成语 步履蹒跚
含义 形容走路缓慢、不稳,多用于年老体弱者
出处 《世说新语》《红楼梦》等古代文献
文化意义 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爱
现代应用 描写人物状态、传递情感

通过了解“步履蹒跚”的含义与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与语言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