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一、
《墨子·非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阐述了他对“攻”与“战”的批判观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认为战争不仅破坏百姓生活,也违背天道和人道。文章通过逻辑推理和历史事例,论证了战争的危害,并提出以“义”为本的治国之道。
本文将对《墨子·非攻》的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今有人,入人之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的果园,偷摘桃李,大家听说后都会指责他,如果当权者发现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 |
“至杀不辜者,必杀人。夫不辜者,人之不善者也。今至杀不辜者,则必杀人。夫杀人者,人亦从而杀之,此又天下之大害也。” | 到了杀害无辜者的时候,就一定会杀人。那些无辜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现在去杀害无辜的人,就必然要杀人。而杀人者,别人也会反过来杀他,这又是天下的一大祸害。 |
“今若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辞曰:‘吾攻伐之,非杀吾民也,乃诛暴也。’” | 现在那些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又修饰自己的言辞说:“我发动战争,不是杀害我的百姓,而是讨伐暴虐之人。” |
“夫无故而攻人,其邻国不悦,其民不亲,其士不与,其地不固,其兵不强,其财不富,其势不尊。” | 没有正当理由去攻打别人,邻国不会高兴,百姓不会亲近,士兵不会支持,土地不会稳固,兵力不会强大,财富不会充足,势力也不会尊贵。 |
“夫攻人者,人亦从而攻之;杀者,人亦从而杀之。此天之道也。” | 攻打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攻打他;杀人的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杀他。这是天道的规律。 |
“今欲以天之志为法,不可不察也。” | 现在想要以天的意志为法则,不能不仔细考察。 |
三、思想要点总结
1. 反对不义之战:墨子认为,战争是破坏社会秩序、伤害百姓的行为,应加以禁止。
2. 强调“义”与“仁”:战争应基于正义,而非私利或权力欲望。
3. 因果报应观:攻击他人者终将被他人攻击,这是天理循环。
4. 倡导和平共处:主张国家之间应以“兼爱”为基础,减少冲突。
5. 批判虚伪借口:指出统治者常以“诛暴”为名行侵略之实,需警惕其真实动机。
四、结语
《墨子·非攻》不仅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战争伦理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与战争时,应以理性、正义和人道为出发点,追求和平与和谐的社会发展。通过阅读与理解此文,有助于我们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更加理性地看待国家行为与国际关系。
如需进一步探讨墨子其他篇章的思想,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