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什么意思】“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加思考、随意编造、毫无根据地胡说八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书写材料有关,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信口雌黄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何曾曰:‘听其言,洋洋盈耳;观其行,信口雌黄。’” |
含义 | 指说话没有根据,随口乱说,甚至故意歪曲事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负责任、缺乏事实依据或故意撒谎。 |
近义词 | 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无中生有 |
反义词 | 言之有据、实事求是、谨言慎行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信口雌黄”最早出自《晋书·王衍传》,原意是形容人说话轻率、毫无分寸。其中“雌黄”是一种古代用来修改文字的矿物颜料,古人用它来涂改错字,因此“信口雌黄”引申为“随便更改事实”。
在现代汉语中,“信口雌黄”已经不再局限于书面修改,而是广泛用于形容口头表达上的不负责任行为。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较为严厉: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
2. 适用对象: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实或不负责任,不宜用于自嘲或轻松语境。
3. 搭配词语:常见搭配如“信口雌黄地说”、“信口雌黄地指责”等。
四、例句参考
1. 他根本没有调查事实,就信口雌黄地批评别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2. 在会议上,她信口雌黄地夸大了项目的成果,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3. 这些言论完全是信口雌黄,毫无根据。
五、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随意编造的行为。在日常交流中,应尽量避免这种不负责任的表达方式,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