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原文及译文】“人间至味是清欢”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句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清淡生活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原文与译文的整理与总结:
一、原文及出处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落江梅已半山。
这是《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部分诗句,而“人间有味是清欢”则出自此词的结尾句。
全词原文如下:
>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落江梅已半山。
>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二、译文与理解
原文 | 译文 | 理解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人间最美好的味道,是清淡的欢愉 | 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强调“清”与“欢”的结合 |
细雨斜风作晓寒 | 细雨和斜风带来清晨的寒意 | 描绘出一幅早春清晨的景象 |
淡烟疏柳媚晴滩 | 轻烟缭绕,稀疏的柳树映衬着晴朗的河滩 | 展现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
雪落江梅已半山 | 雪花落在江边的梅花上,已覆盖了半山 | 表现出冬末初春的景象,富有诗意 |
三、总结
“人间至味是清欢”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倡导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学会欣赏简单的美,体会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人墨客之间广为流传。
无论是品茶、赏景,还是静心读书,都能感受到“清欢”带来的愉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满足。
通过以上文字与表格的整理,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含义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