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出处与译文介绍】“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生动的画面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它不仅描绘了春天扬州的繁华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一、出处介绍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 出处 |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 作者 |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
| 诗题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 创作背景 | 此诗为杜牧在扬州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对好友韩绰的怀念之情 |
二、原诗原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诗句解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与烟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扬州春季的美丽与热闹。“三月”是农历三月,即阳春时节,正是江南最美的季节。“下扬州”则表明诗人或友人正从某地前往扬州,表达一种旅途中的闲适与向往。
四、译文与解释
| 中文原句 | 英文翻译 | 解释 |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In the third month of spring, I go down to Yangzhou. |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我前往扬州。 |
| 诗意 | 描绘春天扬州的美景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春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友人韩绰的深切怀念 |
五、文化意义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扬州自古便是繁华之地,而杜牧的这句诗更是让扬州的春天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画卷。后世常以此句作为描写江南春景的经典范例。
六、总结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句充满诗意与画面感的名句。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牧的其他作品或扬州的历史文化,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