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它不仅表达了对个人遭遇的同情,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
“悲天悯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以事社稷,得乎社稷以事鬼神。”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悲天悯人”,但后世文人将这种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与对天地万物的悲悯情怀结合,形成了这一成语。
“悲天”指的是对天道不公、自然无情的感伤;“悯人”则是对人间苦难、百姓疾苦的同情。整体上,“悲天悯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仁爱之心和人文关怀精神,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怀天下、富有同情心的人。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悲天悯人 |
| 拼音 | bēi tiān mǐn rén |
| 出处 | 古代文人对《孟子》思想的延伸发展(非直接出处) |
| 含义 | 对天地万物的哀叹和对人间苦难的同情 |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悲天”+“悯人”) |
| 用法 | 形容有仁爱之心、富有同情心的人 |
| 近义词 | 同情怜悯、仁心仁术、忧国忧民 |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自私自利 |
| 常见语境 | 文学作品、人物描写、社会评论等 |
| 现代应用 | 用于评价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人物或行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悲天悯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