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名落孙山的典故

2025-10-22 18:39:30

问题描述:

名落孙山的典故,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2 18:39:30

名落孙山的典故】“名落孙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背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考试或比赛未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排名靠后、未被录取的情况。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失败的无奈与自嘲。

一、典故来源

“名落孙山”的典故最早见于宋代,出自《宋史·范仲淹传》中的一段记载。相传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孙山的考生参加科举考试。他虽然才学出众,但在考试中并未考中,只排在最后一名。由于他名字在榜单上最后一个位置,因此人们称他为“名落孙山”。

后来,“名落孙山”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考试失利、落榜或排名靠后的情形。

二、成语含义

词语 含义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竞赛中未获得好成绩,特别是名次靠后,未能入选或录取

三、使用场景

场景 使用示例
考试失利 他这次高考成绩不理想,最终名落孙山。
比赛结果 她在比赛中发挥不佳,最终名落孙山。
竞争失败 这次项目竞标,我们公司名落孙山,没能中标。

四、相关表达

成语/俗语 含义
落第 指考试未中,未能及第
名次靠后 表示在竞争中排名较后
榜上无名 没有出现在录取名单上
马失前蹄 比喻平时表现不错,但因失误而失败

五、总结

“名落孙山”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真实故事,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它不仅是对考试失败的一种形象描述,也蕴含着对努力与机遇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尽管考试形式和选拔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名落孙山”依然常被用来形容各种竞争中的失利,提醒人们面对失败时应保持理性与乐观。

项目 内容
典故来源 宋代科举考试,孙山落榜
成语含义 考试或比赛未获好成绩,名次靠后
使用场景 考试、比赛、项目竞标等
相关表达 落第、榜上无名、马失前蹄等
总结 反映历史文化,提醒人们正确面对失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