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整以暇的意思】“好整以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其君好整以暇。”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复杂或紧张的情况时,仍然能够保持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态度。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在处事过程中显得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好整以暇 |
拼音 | hǎo zhěng yǐ xiá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六年》 |
本义 | 形容君主处事有条理、从容不迫 |
引申义 | 现在多用于形容人遇事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和秩序的举止 |
近义词 | 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从容不迫 |
反义词 | 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慌乱无章 |
二、用法与示例
1. 用法:常作谓语、状语,也可作宾语。
2. 例句:
- 在紧急情况下,他依然好整以暇地处理问题,令人佩服。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表现得好整以暇,没有一丝慌乱。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好整以暇”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体现。它强调的是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理智,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以静制动”的思想。这种态度在现代职场、生活乃至个人成长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好整以暇”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理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局面。学会“好整以暇”,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