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进学解原文介绍及译文韩愈进学解原文及翻译】一、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属于“解”类文体,意为解释或阐述。此文是韩愈在担任国子博士期间,借学生之口提出对学业和修养的看法,以表达自己对“进学”的理解与主张。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思想深刻,体现了韩愈提倡儒家正统、重视学问修养的思想。
文章通过设问的方式,提出了“学”与“行”的关系,并强调“学”是基础,“行”是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学问、追求名利的风气,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以德行为本、以学问为根的期望。
本文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曰:“吾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国子先生清晨进入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讲堂下,说:“我如果学业没有精进,德行没有成就,那么自己看自己,也就像这样罢了。” |
今诸生学于太学,而不能进者,其责在己,非他人之过也。 | 现在你们在太学中学习却不能进步,责任在于自己,不是他人的过错。 |
夫学,所以修身也;行,所以治身也。 | 学习,是用来修养自身的;行为,是用来治理自己的。 |
吾尝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我曾听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
今夫学者,或以文辞为工,或以声律为能,或以辞章为美,而不务本。 | 现在有些学者,有的以文辞为擅长,有的以音律为能力,有的以辞章为美丽,却不注重根本。 |
是故,学之不进者,非其资之不敏,而其志之不笃也。 | 所以,学业不能进步的原因,不是因为资质不聪明,而是因为志向不够坚定。 |
夫君子之学,必先明其理,而后行其事。 | 君子的学习,必须先明白道理,然后才能付诸行动。 |
今之学者,或求利禄,或慕虚名,而不知学之本。 | 现在的学者,有的追求功名利禄,有的羡慕虚名,却不知道学习的根本。 |
是以,学者当知所本,守其所固,而勿逐于外。 | 因此,学者应当知道根本,坚守本分,不要追逐外物。 |
三、结语
《进学解》不仅是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更是一部关于人格修养和人生方向的哲学文章。韩愈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学术、道德、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进学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