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早婚晚婚婚假多少天(晚婚婚假申请(关于婚假的8个法律问题))

2023-03-06 23:00:11 来源: 用户: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早婚晚婚婚假多少天,晚婚婚假申请,关于婚假的8个法律问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作者:段,龚澄澄

2、 一、婚假享受的条件

3、 根据《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劳动工资总额】)“职工本人结婚或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根据具体情况经单位行政领导批准,可酌情给予一至三天婚丧假。"

4、 可见,婚假的享受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第二,结婚。

5、 这里的“结婚”,根据《婚姻法》第八条和《婚姻法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仅指结婚登记的行为。所以,只有结婚登记的行为发生在你工作的单位,你才能享受婚假。你在原单位工作直到离职都没有享受婚假,在新单位应享受婚假的要求,不能支持。

6、 婚假只适用于国企吗?

7、 对此,在实践中,相关地方法规基本规定婚假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比如《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员工自己结婚可以享受婚假,晚婚的人(男18周岁以上,女18周岁以上)会增多。”第十二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省内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劳动者。”

8、 二、婚假的天数

9、 根据上述通知,婚假天数为一至三天,但我国国家法律对具体天数没有相关规定。实践中一般给员工三天婚假,比如《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规定:“员工结婚可以享受婚假。”

10、 第三,再婚的人可以享受婚假吗?

1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精神和国家关于职工婚丧假的规定,再婚职工的法律地位与初婚职工相同,用人单位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其与初婚职工同等的婚假待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已废止,由《民法典》婚姻家庭代替)

12、 所以再婚的人可以享受和初婚的人一样的婚假待遇。

13、 4.遇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婚假会顺延吗?

14、 我国国家层面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也是众说纷纭。对此,笔者仍然认为,首先应当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具体规定来确定。

15、 比如《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规定:“晚婚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16、 《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规定:“婚假假期原则上一次性连续安排。假期内有公休日的,不增加额外假期天数。”

17、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作人员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休假期间包括公休日(星期日),但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18、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休假时间的计算包括星期日(公休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的法定节假日可以在休假期间累计使用。”

19、 《新疆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规定:“休假天数计算,不含星期日和法定节假日。”(当时实行六天工作制)

20、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休假制度的暂行办法》规定:“节假日不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21、 所以在上海、广东、山东、贵州等地,婚假应该包括休息日但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在新疆、四川等地,婚假既不包括法定节假日,也不包括休息日。

22、 动词(verb的缩写)婚假待遇

23、 对此,《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批准的婚假、探亲假期间,应当照常支付员工工资。途中的差旅费等。都是员工照顾的。”《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规定:“在雇用期间

24、 那么,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支付绩效奖金、业务提成工资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还是实际一直发放的?

25、 对此,笔者认为,根据上述规定,既然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那么用人单位只能支付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26、 按照一些地方的规定,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是可以约定的。如《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条规定:“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照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标准。”

27、 所以在这些地方,如果用人单位有严格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那么用人单位就可以根据员工当月的工作表现,发放与工作业绩挂钩的绩效奖金和销售提成。

28、 6.婚假有时效吗?

29、 笔者认为,享受婚假是合格员工的权利。既然是员工的权利,就不能随意剥夺或限制,除非劳动者放弃。所以,在劳动者自身没有放弃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分析:

30、 员工享受婚假的权利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来限制吗?

31、 首先,我们看看能否通过劳动合同限制员工享受婚假的权利。笔者认为,根据《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休息休假是劳动合同中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对此进行约定。

32、 那么,这个可以限制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是“排除”一词,而不是“限制”。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禁止排除劳动者权利,但不禁止限制劳动者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来限制员工享受婚假的权利。

33、 那么,这份协议是否涉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根据法理,强制性规定既包括禁止性规定,也包括强制性规定。我国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禁止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限制其享受婚假权利的规定,也没有强制用人单位保证职工婚假权利多久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劳动合同限制劳动者享受婚假的权利,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4、 第二,能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可见,可以用规章制度规定,前提是依法通过民主程序通过并公示。

35、 如果单位没有这样的规章制度,双方没有约定,怎么办?

36、 对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既然这是员工的权利,那么可以从行使权利的期限来考虑。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这项权利的最长期限是从工人登记结婚之日起一年。

37、 7.法定节假日、婚假、年假等假期可以连续休吗?

38、 带薪年休假和婚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休息权。对于劳动者何时可以休年假、婚假,是否可以继续休,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没有相关规定,那么用人单位就无权拒绝休法定节假日、婚假、年休假等假期。

39、 在此提醒用人单位,如果公司缺员或者岗位有特殊需求,应提前建立完整的休假制度,明确各种假期的条件、时间、审批程序以及是否可以连续休,避免劳动者陆续休长假,影响公司正常运转。

40、 8.婚假什么时候截止?

41、 婚假什么时候休,在实践中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42、 笔者认为,如果单位有规章制度:结婚后婚假必须用多久。鉴于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婚假必须何时休完,婚假的使用期限并不违反我国关于婚假的规定,只要单位限制婚假的使用符合以下要求:即婚假的使用期限应当合理,按照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并公示。员工必须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休婚假,超过规章制度规定的期限,单位可以不予批准。

43、 但是,如果单位没有这样的规章制度,怎么办?

44、 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对婚假天数有明确规定,但对婚假时效没有规定,可由单位根据自身条件规定。如果单位没有这样的规定,既然婚假是国家给员工的福利,什么时候休是员工的权利。既然员工没有享受过婚假待遇,可以允许补休。也就是说,员工在单位可以随时申请婚假,没有时间限制。

45、 作者反对上述观点。按照上述观点,一个员工只要没休过婚假,在他这个年龄申请婚假就是荒唐的。

46、 作者认为:婚假,顾名思义,是已婚的员工处理婚姻事务的假期。既然是处理婚姻事务,就应该有时间限制,不可能用婚假去处理几十年后与婚姻无关的事情。

47、 当然,这个期限,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说,可以参照民法典中保护时效的规定,确定为。也就是说,员工从结婚登记之日起就有休婚假的权利,员工也应该知道自己有这个权利。如果他们在几天之内没有主张其休婚假的权利,他们将被视为放弃休婚假的权利。

48、 段,擅长劳动法,现任深圳市坪山新区兼职劳动仲裁员,广东英尊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人力资源全流程法律风险管理手册》755-79000等著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