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购买了苹果产品之后,我们可能并不都知道苹果产品中的一些功能是如何使用的。如果我们此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功能,产品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功能的使用。今天,边肖将告诉你,下一代iPhone仍将使用玻璃机身。不同材料的优缺点是什么?让大家知道下一代iPhone是否还会采用玻璃机身。不同机身材料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前主流的聚碳酸酯塑料,价值和实用性并重的康宁GorillaGlass,很多厂商还在使用的阳极氧化铝机身,国内厂商青睐的陶瓷材料,哪种才是手机最好的材料?
塑料:
主要是“聚碳酸酯”,代表产品:iPhone5c。
其实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聚碳酸酯”塑料几乎是手机的最佳选择,它非常耐摔,信号传导力强,不屏蔽信号,不易粘指纹。
然而,一方面,“聚碳酸酯”与其他材料相比,手感、质感和外观都非常平庸。如今,手机的外观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简单实用的材料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聚碳酸酯”塑料已经逐渐成为“廉价”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塑料机身的特点也是导热性差。聚合物的导热系数大多在0.5W/mk以下,而陶瓷的导热系数约为30~100W/mk,而金属的导热系数可达200~500W/MK,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散热问题限制了聚合物的使用。
金属:
主要由“阳极氧化铝”和“不锈钢”制成,代表产品有iPhone6系列、iPhone6s系列和iPhone7系列。
金属材质的手机机身容易塑性,所以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容易产生较大的缝隙。与玻璃和陶瓷相比,手机机身不易破碎和粘指纹。而且加工方法多样,可以呈现各种优异的外观和手感,机身散热性能强。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金属材质的机身虽然不容易开裂,但是容易变形。铝合金框架非常容易划伤,与手掌长期接触的区域容易氧化。因为导热性能优异,手机又热又热。最重要的是金属材料的谨慎对信号射频有很强的屏蔽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手机厂商在信号线的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使得“白线”成为丰富后盖设备的一部分。目前的技术只能尽可能在视觉上隐藏信号线,但无法完全去除,削弱了外观的完整程度。同时,由于金属外壳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目前火热的“无线充电”技术无法应用于有金属体的设备。
玻璃:
主要指康宁大猩猩玻璃或其他品牌的同类型玻璃,代表产品:iPhone8系列和iPhoneX及更新型号。
玻璃材料的特性与金属材料相反。玻璃材料具有出色的外观和感觉,非常亲肤的感觉,重量轻,工艺多样。贴膜技术为玻璃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信号的射频传输友好,不会因周围环境导致机身温度发生较大的温度变化,不易变形。理论上,玻璃不会阻挡无线传输,因此玻璃本体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技术的正常使用。
由于玻璃的特性,非常耐摔,容易破碎,加工时容易有裂纹,容易粘指纹。为了保证机身的强度,玻璃往往只作为后盖材料,与金属中框配合使用。
目前,考虑到外观、实用性和良率,“玻璃”是最适合大面积手机机身的材料。在可预见的未来,苹果很可能会继续使用“玻璃”机身作为手机后盖的主要材料。
陶瓷:
“氧化锆陶瓷
陶瓷机身和玻璃机身类似,都属于非晶材料,但硬度更高,不易碎。目前陶瓷机身使用较少,能实现的技术较少,但与玻璃机身不同的是,它有着自然的冷技术感,但能给用户一种“温度”感。
但是陶瓷机身比玻璃机身更容易粘指纹,同样体积下比玻璃厚,不耐摔,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导致成本高,良品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