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人是谁】“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句出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气节、有骨气,不愿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委屈自己。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密切相关。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清高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担任彭泽县令,但因不愿向督邮(地方官员)低头行礼,便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过上了耕读自给的生活。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不屑。
“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指的是当时县令每月的俸禄。陶渊明认为,为了这点微薄的收入而屈身奉承,是违背自己人格的,因此宁愿放弃官职,也不愿妥协。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因不愿向督邮低头而辞官归隐,体现了他高尚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这一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的人。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出处 | 《宋书·隐逸传》 |
意思 | 形容人有气节,不愿为微薄利益而委屈自己 |
主人公 | 陶渊明(东晋诗人) |
背景故事 | 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向督邮低头而辞官归隐 |
体现精神 | 高洁、独立、不慕荣利 |
现代意义 | 赞扬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不仅了解了陶渊明的高尚品格,也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