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样做新闻 | 现场“画”人物 故事方精彩
细节可以提供一个时代的质感
抓细节是增强具体感的好方法
写出生活的细部和幽微之处
也就写出了一个时代
现场“画”人物故事方精彩
游仪
刚收到“新春走基层”子栏目“他们的名字叫奉献”约稿时,心里有点犯难,这个采访对象既得是恪尽职守、忠诚奉献的共产党员,故事又要足够精彩,能够打动人。赶紧联系宣传部的同志,请他们帮忙推荐。
收集来的线索中,有坚守大山,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村支书;也有汛情期间,彻夜巡堤守护群众安全的乡干部……故事都不错,人物也典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思来想去,我发现,这些干部的“奉献故事”,一是缺乏新意,二是少了些纵深感。
恰在这时,当地又推荐了一位老党员:八十多岁高龄,仍在坚持每天护路。“这条路,就是在老人手里修建并扩宽的。过去没路时,挑着扁担翻山越岭,真不容易哪!”当地同志的一番话,激起了我的兴趣,“有了路,护路难吗?”“难啊!”原来,山路蜿蜒,一面靠着高峰,一面临着山崖。就是日常行走16里路,都非易事,更别说还要带上工具巡护。
从修路到拓路再到护路,老党员王诗进和这条村路较了一辈子劲,一生都在为村民奉献。用“路”将稿子串起来,岂不正好?
这篇“新春走基层”稿件的采访对象敲定了,怎么才能把人物“画”得生动逼真?我想,首先得实打实地走一趟,写出护路的现场感。
村子偏,藏在深山,进山的路,绕了一圈又一圈。一侧临崖,深不见底,隔着车窗不经意间往下望去,惊出一身冷汗。不实实在在走一遭,真想象不出守护一条村路有多难。
黄山地区方言较重,加之老人有些紧张,刚一采访,就出现了沟通困难。为了缓解王诗进的心理压力,我便和他拉起了家常:聊聊新年新打算。
渐渐地,老党员打开了话匣子,主动提起自己为明年护路,早已备好了扫帚,“没有称手的工具,哪能把活儿干好呀!”说话间,他直接将我领到了屋外放置农具的小房间。10把扫帚,叠罗汉似的,摆放得整整齐齐,全是王诗进自己用捡来的毛竹一把把扎成的。老人家虽已81岁高龄,却半点不服老,“10把新扫帚已备妥,今年还要接着干”。
眼见王诗进放松下来,我便顺势提出,跟着他护一段路,边走边聊:既有现场感,也能亲身体验。老党员一口应承下来。他左肩扛起铁锹,右手握着扫帚出了门,老伴则推着独轮车,紧赶慢赶。从过去没路出行难,到后来扩宽路面筹资难,王诗进边巡护边介绍,将故事娓娓道来。
好诗不过近人情。描画人物,还得符合他的身份,语言便是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既是山里人家,语言就得原汁原味。与老人家边走边聊,他的一些话语顺便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传回初稿《一条村路,43年》,当晚就收到了地方部编辑老师的修改意见:稿件大段内容都是回忆过去,跟“新春走基层”的主题不太符合,变成了普通人物稿。可以增加一些现在的场景,将背景内容穿插其中。
确实,一开始的稿件中,从王诗进护路的场景,直接转到了他过去修路的艰辛,虽然结尾回到了老党员的新年新打算,可通篇读下来,立足当下的现场感却不强。既然是边走边聊,何不将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更多呈现,现场与回忆穿插使用,更能体现记者跟访的现场感。
雨还在下,老两口却不在意,一个铲石,一个推车,沿路清理石子、杂草。不一会儿,两人就沿着山路走出去四五里地。
……
巡完一段路,老伴靠在推车上休息。王诗进讲起了当年修路的事。
从单纯地回忆过去,到见报稿《16里村路,他一直在守护》中现场与回忆反复穿插,应用叙事蒙太奇的手法,人物故事的起承转合也由此体现。
一次“新春走基层”,多了几重新感受。报道中,现场素描是人物当下状态的反映,穿插的历史回忆是人物“精气神”的支撑,再辅以反映人物个性与经历的语言,一位坚持不懈修建、守护村路的老党员的感人形象便自自然然跃然纸上。
附
16里村路,他一直在守护
腊月二十,天刚亮,81岁的王诗进扛起铁锹,握着扫帚就出了门。身后,老伴王运仙推着独轮车,步步紧跟。
前一晚,疾风骤雨。雨水顺着山势袭来,带下不少石子,散落在路上。
雨还在下,老两口却不在意,一个铲石,一个推车,沿路清理石子、杂草。不一会儿,两人就沿着山路走出去四五里地。
王诗进家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新田村,入党已有55年的他,从修路到拓路再到护路,和这条村路较了一辈子劲。
村子偏,藏在深山,过去没路,出门得爬山,运输靠扁担。“那时候去汤口镇买粮,有35里路,要翻3座大山。早出晚归,兜里揣着苞芦馃,饿了就啃两口。”王诗进回忆,运茶去富溪乡的那条路,要蹚过18道河。
巡完一段路,老伴靠在推车上休息。王诗进讲起了当年修路的事。
“书记,咱村能不能修条路?”那是1978年,王诗进担任未撤并的田里村党支部书记。有一天,村民王冬玉捏着湿乎乎的茶叶找上门。挑着一担子干茶去乡里,不承想,过河时落了水,湿了茶叶,也误了事情,身形高大的汉子一时间难过地掉下泪。
这不是头一遭。王诗进和村干部拿定了主意,决定去乡里找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跑前跑后,他终于把举铁锤、扛锄头的修路队迎进了山。捶捶打打一年多,随着最后一声炮响,路有了,能容纳一辆板车通过。
有了“板车路”,村民们买粮运茶,方便不少。从“板车路”再到柏油路,还要说回到1999年。当时乡政府牵头拓宽路面,资金成了难题。钱不够,大家凑。王诗进第一个站出来,和老伴一起捐了1000元。“自个儿是名党员,拓路又是好事,自己不带头,哪能叫别人先捐钱?”
路修了,管护又遇难题。山路蜿蜒,一面靠着高峰,一面临着山崖。路不护,容易杂石遍布,影响行车安全,还伤路面。
巡线长、工资低,还有风险,头3个护路员,一个都没能坚持下来。“老书记,护路这个活儿,怕是只有你能接。”2005年,时任村支书江鑫找到王诗进。
“心疼啊。”路是心里的宝贝,王诗进一口应承下来。16个年头,16里路,无论严寒酷暑,王诗进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在这条路上。这股劲儿,也鼓舞了王运仙,她心甘情愿陪着老伴干。
看他年事已高,村里新招了一个护路员,帮着分担一些活。王诗进也不服老,护路的事一点不耽搁,“10把新扫帚已备妥,今年还要接着干”。
(游仪,《人民日报》2021年2月7日,获人民日报2021年1—2月好新闻一等奖)
专家点评
费伟伟(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
走基层靠“脚力”,写活基层却最是考验“笔力”。这篇报道现场感很强,尤以“三多”给人启示。一是“镜头多”。报道从老人护路现场切入,一起笔就奠定了富有现场感、画面感的基调,眼前顿时生动起来。二是“引语多”。后半部分几乎每段都见引语,让人物的神情笑貌跃然纸上。三是“短句多”。“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法之诀,“宜溜亮不宜艰涩,宜轻俊不宜重滞”,句短则文约,则字响,则笔触跳动、流畅。
如三江合流,“三多”终又“归一”,令报道生动可读。特别是引语多为口语,报道里引语多了,会让报道以“写—读”的传播方式而产生“说—听”的传播效果,阅读时如闻“同期声”,而进一步强化现场感。这篇报道的对象是山里人,说的是山里事,话语及叙事间,感觉还是少了些山里味。句短只是形,人物的原话也并不等于“原汁原味”,只有把炼句、炼字、炼意结合起来,才能“一经锤炼,便成警绝”。
《人民日报写作课:魔鬼在细节》(费伟伟主编)
人物介绍
费伟伟,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著有“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累计销量超20万册。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如何查qq单向好友】在使用QQ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联系人虽然出现在自己的好友列表中,但自己却无...浏览全文>>
-
【如何查12306所有订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12306官网或App购买火车票。随着出行次数的增加,用户可能...浏览全文>>
-
【如何查12306买票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12306官网或App购买火车票。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可能会忘...浏览全文>>
-
【如何策划惊喜生日派对】策划一场成功的惊喜生日派对,不仅能让寿星感受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关爱,还能创造难...浏览全文>>
-
【如何测试自己是什么肤色】了解自己的肤色是进行护肤、化妆或选择合适服装的重要一步。不同肤色在光线下的表...浏览全文>>
-
【如何测试显示器刷新率】在日常使用电脑或游戏时,显示器的刷新率直接影响画面流畅度和用户体验。刷新率指的...浏览全文>>
-
【如何测量腿围】测量腿围是了解身体形态、评估运动表现或为服装选择合适尺寸的重要步骤。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浏览全文>>
-
【如何办理朝阳公园年票】朝阳公园作为北京知名的大型城市公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健身和观光。为了...浏览全文>>
-
【如何办理办学许可证】在当前教育行业日益规范的背景下,办学许可证已成为各类教育机构合法运营的必要条件。...浏览全文>>
-
【如何办贷款公司】创办一家贷款公司是一个复杂但具有潜力的商业项目,尤其在当前金融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