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哪里有需要,就集中火力支援哪里 滨医烟台附院打造特殊时期“全院大联动”

2023-01-13 22:16:16 来源: 用户: 

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慕溯通讯员黄瑾丛昕摄影报道)戴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闪烁的监护仪和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都在眼前,呼吸机的嘶嘶声、监护仪器的滴答声和偶尔出现的几声警报声都在耳畔——这里是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烟台附院”)重症医学科(ICU),一个与死神“搏斗”的地方。

昨日,记者来到滨医烟台附院重症医学科,曾参加山东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孙长安忙了一天,正准备下班。“患者以老人居多,好几个患者的血氧掉到很低,都处在危险边缘,随时等待抢救。”孙长安说。就在此时,5床的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状况,多名医护立即推着设备赶过去,孙长安来不及下班,跟随医护一路小跑到患者面前。胸外按压、电除颤、抬头看监护仪、低头观察患者……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患者的生命。最终,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眼下,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医院救治重点,也是医院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叠加新冠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为了抢救更多重症患者,医院综合协调ICU、急诊ICU、呼吸与危重症ICU等资源,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而这背后瞬息万变的病情,全靠医护人员的留心观察。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治疗、呼吸力学监测、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检查、深静脉穿刺置管、吸痰、输液、输血……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没有一秒钟懈怠,在护佑患者生命这件事上,他们从未按下“暂停键”。“重症患者基础病多、抵抗力差,治疗复杂,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家随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精准及时地落实各项诊疗护理措施。”滨医烟台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海明说。

自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医院在迎来患者骤增的同时,也面临着医护因发热减员的压力。“大约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科里医护陆续‘阳’了,出现‘减员’。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医院调配有重症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过来支援,而且大家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主动返岗加入‘战斗’。”孙长安说。

医院对此也做了相关资源统筹,医务处、护理部统一调配全院医护人员,迅速抽调数百名骨干力量,组建多支应急梯队,有效支援发热门诊、急诊科、各重症监护室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由医务处牵头,多部门联动,医院升级“3+X”大急诊收治模式。

“3”即根据患者病情,将收治科室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ICU、RICU、EICU、CICU、NICU,收治危重型患者;第二梯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老年医学科、急诊科,收治重症患者;第三梯队-全院内科、外科在保证急症、肿瘤等患者正常救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筹备480张各科室床位,收治普通型伴重型高危因素患者。各个梯队的支援床位由医务处统一调配,以“一对多”对接临床科室,“一对一”对接收患者,并对床位使用进行监管。严格控制患者在急诊室等待时间,确保急诊留观室、抢救室不能压床,所有危急重症患者、脆弱人群在24小时内收治到相应的科室、病房,把急诊资源留给下一拨需要的人。

“X”则是从空间上扩展收治能力,即实行“全院一张床”,打破科室壁垒,全院所有资源,实行动态均衡管理,调动一切能用上的空间、人力、设备来救治患者,把所有的床位资源、设备、药品、人员集中起来,药学部加紧急救设备、物资、药品的采购供应,哪里有需要,就集中火力支援哪里,使物尽其用、病有所医,打造特殊时期“全院大联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