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讲茶”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周庄人习惯上把“喝”茶叫作“吃”茶,是因为民众在喝茶的同时必须佐以时令腌菜、瓜果等为茶点。2012年7月,周庄南湖街率先恢复了“吃讲茶”场所,并成立了民间自发组织的周庄“吃讲茶”协会。“吃讲茶”场所的恢复使周庄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给本镇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村(居)民群众提供了发挥余热的“援法议事”新载体。
以“吃讲茶”为依托
激发基层依法治理新动能
周庄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社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模范等“法治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将古时“利消遣、说邻居、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的“吃讲茶”活动,逐步打造成为现代“村民说事、民情恳谈、民事民议”的基层“援法议事”平台,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围绕“宣讲党的政策精神、倡导移风易俗、农村土地确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民间矛盾纠纷化解、传递国家立法基层声音”等话题集中开展村(居)民议事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司法行政服务站、调解室重要作用,帮助、指导、参与村(社区)“援法议事”活动,实现村(社区)“两委”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范围和途径,有效搭建群众利益诉求的平台和渠道,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以“吃讲茶”为媒介
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个人维权意识愈发迫切,追求文艺活动不断多样化。“吃讲茶”顺势而为,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传统民俗文化之中,实现古为今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变身“以案释法大讲堂”✦
定期邀请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遗产继承、遗嘱订立、赡养抚养、损害赔偿、妇女儿童权益等百姓关心的法律疑难问题,利用身边人、身边事为例开展以案释法,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向群众倡导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和文明涵养。
变身“法治文艺大舞台”✦
常年邀请金澄锡剧团、双庙戏曲艺术团等文艺团体通过“吃讲茶”平台开展法治文艺表演,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将法治元素融入文艺演出,以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选取百姓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戏曲、宣卷、情景剧表演等多形式,精心创作编排法治剧本,为老百姓营造现实感和代入感,使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吃讲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已经不再局限于喝茶聊天的茶馆,更是成为新时代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的一大特色亮点,它更多扮演的是群众评事说理,学习政策法规,参与民主决策,展现群众才艺的大舞台。通过“吃讲茶”把法治元素融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中、融入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将法治思想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到千家万户,打通了倾听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周庄所张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