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网logo.png新经网

新经网
新经网是百姓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港。
新经网

百姓就医更便捷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目标,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效能,让百姓看病就医收获了实实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目标,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效能,让百姓看病就医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十年,老百姓挂号不再繁琐,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疑难杂症逐渐攻破,线上就诊、远程医疗会诊、市县医院资源共享就在大家身边,获得感、幸福感都在老百姓的故事里,在他们的笑容中。

一“码”通用老百姓就医更便捷

“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信息查询,患者来医院就诊用这一个码就能全部实现。”在市中心医院的自助机区域,医务人员介绍道。这个“码”便是我市正在全面推行中的电子健康卡中的电子健康码。

在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助机前,前来就诊的王女士正在注册领取电子健康码。“原先去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卡,看一次病也得办一张卡,特别麻烦。现在有了电子健康码,申请以后,扫码就可以看病,方便多了。”王女士说,检查结果在手机上也能直接查看,真的很便捷。

市里的医院可以使用电子健康码就医,县里亦然。大名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医院,在就诊的高峰期,患者人流量大,需排队等候诊治。为此,2021年,该医院结合《邯郸市电子健康卡项目实施方案》,投入建设电子健康码一码通,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排队等候问题,实现了“全自助、零排队”就诊体验。

据介绍,大名县人民医院建设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掌上医院系统是一个在微信端可实现自助挂号、预约挂号、排队叫号、自助费用结算、自助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智能综合应用平台。老百姓通过申领电子健康码完全替代原来的实体就诊卡功能,真正实现患者只需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整个就医过程。

目前,大名县人民医院门诊电子健康码使用率达到35%,使用微信、自助设备缴费使用率达到73%,门诊和病区缴费时间平均缩短5到8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

市卫健委提供的信息显示,我市电子健康码注册人数已超过915万余人,常驻居民注册率99%,17家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开通了区域医疗一码通服务。

电子健康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核酸检测中,老百姓提供身份证或者电子健康卡都可完成核酸采样。

“做核酸带着手机就行。”正在便民采样点做核酸的张先生熟练地点开微信,打开电子健康卡,将电子健康码出示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通过扫描电子健康码可以得知对方的身份信息,随后完成核酸采样,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3分钟。

创“心”服务老百姓就医更贴心

近年来,我市在解决广大患者“住院难、手术难、陪护难”问题上,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高效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推出了多项贴心服务。

“我上午办理入院,然后做了手术,第二天早上就出院了,省事省时间。”近日,宋女士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做乳腺超声检查时,发现乳腺长了结节,诊断为双乳纤维腺瘤,随后在医院选择进行日间手术,不到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于次日出院。

据介绍,日间手术指的是在24小时内,患者和医护人员完成入院手续办理、医患沟通、实施手术、办理出院等全部就医环节。这种就医模式极大缓解了患者的住院难、等待时间长问题,还可以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和诊疗时间、简化就医流程的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日间手术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相对于非日间手术住院具有明显优势,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风险并未相应增加。”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说,日间手术多数是微创手术,术后观察在家里就可完成,并且会有专人对患者进行随访,不用担心术后的恢复问题。

贴心的服务不止体现在住院上,对于医疗护理、康复、居家护理的需求,邯钢医院推出了“护士上门”护理服务。

家住邯山区的刘先生因为脑梗,常年卧床。“前两天,我看到爸爸尿管内有色素沉着物,再加上他本身行动不便,就为他申请了邯钢医院的护理上门服务。”刘先生的女儿说。

“护士上门”服务只需在“邯郸邯钢医院”微信公众号菜单中,点击就诊服务中的护士上门,即可预约对应护理项目进行预约下单。

接到订单后,该院护士会与患者家属进行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家人情况,并对其家庭成员是否存在疫区人员接触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询问,确认无误后,对其讲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网约护士上门服务流程。在经评估满足出诊要求后,护士就可顺利接单并前往患者家进行上门服务。

“不到一小时就处理完了,加上预约时间和护理人员过来的时间,比去医院方便了很多。”刘女士已经在公众号上下单过多次“护士上门”服务,她对这种贴心的上门服务表示很满意。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在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试点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减少群众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同时,在全市公共场所投放18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广泛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和万名群众急救资质宣教,启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

多“方”护航老百姓就医更安心

2021年,我市在医联体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学科建设、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断提升市医疗水平和老百姓的就医体验,让老百姓就医更安心。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2021年,我市共建成紧密型县域医联体30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同时,组建以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单位的3所医疗集团,多渠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50家二级以上医院共派出支援医师350人,对口支援214家乡镇卫生院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5502个村卫生室和8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行政区划全覆盖,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市”。

在深入实施“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方面,我市医院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AI影像仪器”等新项目110余项。

其中,市中心医院挂牌成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邯郸分中心,筹措举办首届晋冀鲁豫区域医疗中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联盟大会;市第一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签订协议,建设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邯郸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国内第一批双胎妊娠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及双胎妊娠规范化门诊试点单位;馆陶县中医院、邱县中医院、广平县中医院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协议。

从《邯郸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中了解到,我市全年共谋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0个。

市爱眼眼科医院、魏县人民医院病房楼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迁建、永年区中医院迁建、肥乡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医技楼及附属工程、市第四医院扩建、涉县肿瘤医院医技住院楼等项目进入收尾,可新增医疗床位2200个;市第一医院东部新院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等10个项目开工在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建、市传染病医院迁建等21个项目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市第一医院东部新院区项目在投资规模、建设面积、床位数等方面创我市医院单体项目建设之最;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项目,填补了复兴区域内无大型甲等综合医院的空白。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