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网logo.png新经网

新经网
新经网是百姓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港。
新经网

赞!太原这个村:“红色文旅”提升村民自豪感

导读 “我们西蒲村现在住得可舒心呢!每周六下午,附近十里八乡的‘票友’都来党群服务中心唱戏,以前是我们追着人家跑,这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变化

“我们西蒲村现在住得可舒心呢!每周六下午,附近十里八乡的‘票友’都来党群服务中心唱戏,以前是我们追着人家跑,这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变化!”65岁的张润民夸起自家村子,显出满满的自豪感。

几年来,小店区北格镇西蒲村党支部书记赵宏彬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发掘村里的红色资源,建成“《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党史长廊、红色渡口文化广场等展览展示项目,随之打造“红色文旅”产业,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大改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盈余,为基层治理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个“小村”常垫底

“以前全镇18个村,我们各方面老垫底,地方小、人也少,感觉啥啥都不行。”提起以前的村子,很多村民都觉得自卑。

村里只有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毕业后会去镇里上中学。每次和同龄人聊天,提起自家村子有啥特色,西蒲村的娃娃们总是羞于张口,说不出个一二三。

不少老人爱唱戏,但村里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票友们闲暇时常往晋源区跑,不管室内室外,总算有个据点交流。

2017年底,一直在南方求学、工作的赵宏彬回到西蒲村,任职党支部书记,成为北格镇第一个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眼中,当时村子只有两个变化:路面硬化了,多了几栋楼房。这深深刺痛了赵宏彬的心,也燃起了他的斗志。

经济专业的他发挥所长找项目,同时盘点村里的家底。一次整理村委会旧资料时,在两个大柜子里翻找出西蒲汾河渡口伏击战及秘密印刷《论持久战》的线索,这犹如一针强心剂。

走访知情老人、联络专家求证,赵宏彬带领村“两委”,一步步坚定了依托“红色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的决心。

“红色文旅”有印记

“1939年冬,毛泽东《论持久战》单行本传到山西晋中清太徐县,时任中共清太徐县委宣传部长的张云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小学教师卜峻冒险写版,爱国商人武时景慨然承印,在日军包围的险境中,在西蒲村‘四景堂’印刷车间完成了100本石印版《论持久战》的印刷,为当时战斗在汾河两岸的广大抗日战士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讲解员樊卓辉介绍,2021年4月14日,西蒲村“《论持久战》在山西”展览馆正式开馆,西蒲红色渡口文化广场也相继建成,打造形成了西蒲渡口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一年多来,联合小店区委党校教授讲师,采用“现场教学、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模式于一体的培训方式,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课程,累计接待200余个单位、2万余人次来参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村级收入稳步增长。

最近,这处位于122年“高龄”老宅里的展馆,正进行新一轮升级建设。改造后,占地面积将增至1000平方米,分为4个篇章、7个展览室,从创作背景、创作过程、铁蹄下的行动、新时代的回响四个方面,利用图文展板、历史物件和珍贵纪录片资料等,直观、系统地展示《论持久战》的创作历程与深远影响。

未来幸福在心里

“这可是咱山西第一座以《论持久战》为主题的专题展览馆,我们村民常来看,不仅了解了革命历史,也让西蒲儿女生出无限的自豪感!”村民赵彩虹介绍,这几年村里的街道不但平坦宽阔了,村容村貌也变美了,还打造起1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一点,戏迷张润民更是深有体会。每周六下午,他早早来到“西蒲大戏台”,打扫卫生、调试音响设备,等待票友们的到来。“人多的时候能过百呢!希望能请来老师定期指导,大家也能向专业水平靠拢。”

文旅产业发展要聚人气、迸活力,自然离不开吃和住。在展馆东面不远处,已经盖起7套民宿小院,每间能容纳二三十人,旁边还规划建设了“红色餐厅”,希望留住来往的客人。

“这个果蔬加工仓储中心的项目已经签约了,投产后,加上‘清化收’和种植玉露香梨的收益,预计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超过百万元。”在通往红色渡口文化广场的路上,赵宏彬指着一处厂房,描绘着“幸福西蒲”的未来。

来源太原晚报记者王丹文/摄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